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特色疗法> 正文

痛风病的中医治疗

2012年10月28日 09:41
字号:T|T

    痛风是属于中医“痹证”等范畴,由于脾肾功能失调,脾失健运,致使湿浊内生;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,则湿浊排泄障碍,此时若又酗酒暴食、劳倦过度等,则促使湿浊流注于关节、肌肉,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,也就是痛风关节炎。如湿浊之邪进一步伤于肾则可导致肾损害,导致痛风性肾病,甚至慢性肾衰。中医辨证分型施治,有良好效果。

    湿热痹阻型症见关节红肿热痛,肿胀疼痛剧烈,筋脉拘急,手不可近,更难下床活动,日轻夜重,舌红苔黄、脉滑数。治宜清热除湿、活血通络。方用宣痹汤加减:防己、杏仁、连翘、蚕沙、赤小豆、姜黄、秦艽各10克,滑石、海桐皮、淫羊藿、泽泻各15克,山栀、半夏各6克,薏苡仁、土茯苓各30克,虎杖20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    脾虚湿阻型症见关节酸楚沉重、疼痛部位不移,关节畸形、僵硬,有痛风石,自觉气短,纳呆不饥,舌淡红苔白腻,脉濡而数。治宜健脾祛湿、泄浊通络。方用运脾渗湿汤(经验方)加减:淫羊藿、白术、川牛膝、石苇各20克,猪苓、滑石、桃仁各15克,瞿麦、车前子(包煎)、熟大黄、红花、穿山甲、当归各10克,桂枝5克,生薏仁30克,土茯苓50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  肝肾亏虚型症见痛风日久,关节肿胀畸形,不可屈伸,重则疼痛、腰膝酸软、肢体活动不便,遇劳遇冷加重,时有低热,畏寒喜暖,舌淡苔薄白,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。治宜补益肝肾、除湿通络。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:独活、防风、川芎各10克,秦艽、当归、生地、自芍、杜仲、川牛膝、茯苓、鸡血藤各15克,细辛3克,肉桂、人参各5克,甘草6克,桑寄生20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    寒湿痹阻型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剧烈,红肿不甚,得热则减,关节屈伸不利,局部有冷感,舌淡红苔白,脉弦紧。治宜温经散寒、祛风化湿。方用乌头汤加减:制川乌、麻黄各6克,黄芪20克,炒白芍、鸡血藤、当归、生薏苡仁、淫羊藿各15克,甘草9克,桂枝5克,细辛3克,土茯苓30克,生姜3片,水煎服。

    中医外治法

    1.大黄粉、蜂蜜各适量,调敷患处。

    2.太乙紫金丹(紫金锭)用醋调敷患处。

    3.如意金黄散,在红肿热痛未成脓时,用茶水和蜂蜜调敷;欲化脓者用葱汁同蜂蜜调敷患处。

  4.外搽药酒方:伸筋草12克,透骨草12克,川桂枝9克,羌活12克,独活12克,川乌9克,草乌9克,全当归12克,紫草9克,红花9克,桑枝9克,虎杖9克,络石藤9克,地鳖虫6克。以上诸药,用高粱酒1500毫升浸泡,约7天后外用。先以热水洗患处,后用药酒轻擦患处,每次10分钟,每日2-3次。

  5.当归散:防风、当归、藁本、独活、荆芥穗、牡荆叶各30克。上药为粗末,加盐1201克同炒热,热敷患处。

    现代中药治疗

   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结果显示:芫花所含的芫花素、芹菜素及大黄所含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能减少尿酸的合成。泽兰、桃仁、当归、地龙也有抑制尿酸合成作用。秦皮、车前草、车前子、大腹皮、土茯苓、薏苡仁、苍术、地龙等可以促进尿酸从肾排出;大黄等通便药可以促进尿酸从大便排出。百合、山慈菇等有秋水仙碱样作用,抑制白细胞趋化,从而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。威灵仙、秦艽能溶解尿酸并减轻尿酸疼痛。急性痛风发作时原则上应该选用有清热作用的中药,例如黄柏、防己、忍冬藤等。在寒冷地区或因受寒等,病者可表现为外寒内热,此时应用散寒通痹的中药,如羌活、独活、秦艽、香附之类。此外,对于初次发现血尿酸升高的患者,平时可采用车前草15克,薏苡仁30克,土茯苓20克,芦根15克,水煎服,每周2-3剂,对降尿酸有一定帮助。  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