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临床护理> 正文

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探讨

2014年03月28日 15:39
字号:T|T

   围手术期又称手术安全期,对患者至关重要。此时期良好的心理准备有助于患者顺利通过手术,同时可促进术后的恢复,缓解术后疼痛,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。我院采用对照研究法,针对围手术期常见的负面情绪展开心理护理与未干预组进行比较,旨在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。现在报道如下。

1资料与方法

1.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、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临床资料,其中男83例,女37例;年龄21~69岁,中位年龄42.5岁。术前检查排除心、肝肾功能异常及患精神疾病患者。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按照1: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,各60例,两组患者性别、年龄及手术类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
1.2方法  两组术后均采用PCA泵镇痛,PCEA配制方法:0.5%左旋布比卡因30mt+枸橼酸芬太尼0.8mg+生理盐水至100ml。PCIA配制方法:枸橼酸芬太尼1.3mg+生理盐水至100ml。不添加任何镇静、止吐的药物。

   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。术前综合考虑患者性别、性格、生活习惯、文化程度、病种及严重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,对患者进行开导,告知实施手术的必要性,采用的术式以及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,并向其说明医护人员现有的应对措施和经验,鼓励患者配合治疗。向患者解释麻醉器药物的作用和目的,强调个人心理因素对缓解疼痛的重要性,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痛,增强治愈的信心。术前积极消除恐惧、紧张等不良情绪,叮嘱患者术前48h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
   手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,整个手术过程患者都处于清醒或半清醒状态,期间任何不良刺激都极有可能引起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或恐惧。因此,尽量避免发出刺激性响声,不得讨论病情,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。麻醉师要主动与患者交谈,不断分散注意力,缓解心理压力,术中保持心理平静。

   术后护士与麻醉师深入病房探查患者术后情况,检查伤口,处理伤口疼痛,预防并发症的发生。对于患者或家属提出的有关病情或疼痛方面的疑问,要耐心解释,指导患者配合术后的治疗和护理。

1.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清醒后2h、6h、12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(VAS)和Ramsay评分,记录患者恶心、呕吐次数及术后处理次数。1.4统计学方法  采用SPSSl0.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,计量资料(x±s)表示,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。以P<0.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
2结果

2.1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


2.2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48h内恶心呕吐3例,多汗2例,极度不适1例,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.0%(6/60);对照组恶心呕吐5例,多汗4例,身体不适8例,不良反应发生率28.3%(17/60)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

3讨论

   手术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刺激,尤其在围手术期,患者的心理常常处于应激状态。研究表明,紧张、恐惧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会造成血压升高、心率失衡等一系列生理紊乱。术前负面情绪会降低痛觉阈值,以致于轻微的疼痛都可引起强烈的反应。此外,严重消极的心理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关系密切。心理护理能够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,保证手术的顺利展开。情绪上的复位能够促进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,缓解心理的恐惧,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程度。孙月梅等通过对120例择期手术者进行研究发现,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应激反应,降低疼痛阈,减轻患者的痛苦。研究显示,观察组患者术后6h、12h的VAS评分、Ramsay评分与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差异,提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,有效缓解疼痛。我院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,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,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,消除患者顾虑。本研究中,术后2h时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,这可能与麻醉有关。
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